台灣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首頁
  • 2023第十四屆研討會
    • 徵稿辦法
  • 歷年成果
    • 2022第十三屆研討會
    • 2021第十二屆研討會
    • 2021 第十二屆研討會花絮
    • 2020 第十一屆研​討會
    • 2019 第十屆研​討會
    • 2018 第九屆研​討會
    • 歷年論文發表簡介
  • 媒體報導

論文發表簡介

2020 第十一屆 論文發表簡介│胡秀珠

10/1/2020

評論

 
圖片
胡秀珠
世新大學非營利及社會企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向社會企業取經?我國矯正機關自營作業模式的變革與挑戰

摘要

當今矯正機關在觀念及治理改變下,成功打造多元特色的自營作業產品,不僅創造鐵窗內的新經濟生產模式,也為受刑人帶來經濟效益和重建信心。不過,這些身懷技術的受刑人出獄後,首要面對的挑戰是適應社會生活與自我謀生能力,因其受到外界對犯罪者的負面標籤影響,不易被勞動市場所接納,此是造成再犯率偏高與社會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
社會企業正是目前各國因應市場經濟衝擊和社會弱勢排除的新型組織,在兼顧社會使命與經濟效益之下,透過幫助社會上被邊緣化或被排除的弱勢族群重新參與經濟生產活動,有助於解決失業問題和促進社會融合。鑑於矯正機關所推動自營作業處遇的各項創新與變革,頗契合社會企業之精神,因此,本研究思索矯正機關未來師法社會企業運營模式的可能性,期能建構受刑人走出監獄、跨入社會前的一個中介平台,達成受刑人順利復歸社會的使命與經濟自主的目的。

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蒐集參與自營作業不同視角之受刑人、更生人與密切利害關係人的實證資料,歸納出治理、社會、經濟及創新四個核心面向的發現;此外,本研究也提出後續的研究建議:賡續自主監外作業模式延伸發展的分析與評估;延續自主監外作業概念,設立社會企業工作站的可行性研究。

關鍵字:矯正機關、自營作業、社會企業、作業基金、受刑人

評論

    ​論文發表作者介紹

    依隨機排序,不代表發表順序或場次。

    歷屆名單

    十月 2020
    七月 2020
    九月 2019
    七月 2019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返回頁面

    全部

    RSS 訂閱

    powered by Surfing Waves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2023第十四屆研討會
    • 徵稿辦法
  • 歷年成果
    • 2022第十三屆研討會
    • 2021第十二屆研討會
    • 2021 第十二屆研討會花絮
    • 2020 第十一屆研​討會
    • 2019 第十屆研​討會
    • 2018 第九屆研​討會
    • 歷年論文發表簡介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