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首頁
  • 2023第十四屆研討會
    • 徵稿辦法
  • 歷年成果
    • 2022第十三屆研討會
    • 2021第十二屆研討會
    • 2021 第十二屆研討會花絮
    • 2020 第十一屆研​討會
    • 2019 第十屆研​討會
    • 2018 第九屆研​討會
    • 歷年論文發表簡介
  • 媒體報導

論文發表簡介

2020 第十一屆 論文發表簡介│傅稜茹

7/31/2020

評論

 
圖片
傅稜茹
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生

「社會企業財務健全化」之研究-以「內政部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政策成效為例論述之

摘要

「社會企業」乃是混合社會與經濟價值兼顧財務、社會以及環境等三種基線光譜,以一般商業行為,透過販賣商品服務,實現社會目的,或者商品服務本身具有社會價值,採取自給自足、永續發展經營運作方式而謂之。「社會企業」是可以有商業運作,並以其盈餘,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包括經濟發展如扶貧問題、環境、醫療、人權(弱勢族群)、教育學習、社區參與、家庭價值等七大領域,是具有以「社會影響力」為優先,而非以「財務利潤」為優先的特性。

「社會企業」的資金來源是具一定程度商業模式,以商品或服務具社會價值為成立目的,其成立型態含括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合作社,或獨資、合夥、有限、股份有限公司等。因此,「社會企業」其推動方向是兼具有 1. 發展自主營運模式、2. 合理追求經濟效益、3. 永續發揮社會效益、4. 同步創造社會價值四大特質。

從上述對「社會企業」的內涵、特性、特質的簡介,筆者認為「社會企業」的運作要能長治久安,業務要能永續經營、成員要能安居樂業,「財務健全化」當是「社會企業」不可漠視的主題之一。尤其,如何從社會現實案例中,去探討、認知、改進並建構「社會企業財務健全化」的體系,恐應是重要且迫切的議題。

以 102 年 7 月 19 日內政部頒布的「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處理原則」(以下簡稱「處理原則」)為例,其頒布的立法背景乃因「往生互助事項」在民間已盛行數十年,由於無法可管,致使許多不肖人士遊走法律邊緣,衍生出惡性倒閉、利用老人做人頭入會甚者與醫師勾結設死亡賭局,再以類似多層次傳銷模式或金錢遊戲,取得非分之財、造成許多社會亂象衍生出社會問題,迫使政府運用公權力介入,頒佈「處理原則」以導正亂象,步入正軌經營。

經 102 年 7 月 19 日內政部頒布「處理原則」後輔導經營的往生互助事項社會團體因其具有解決社會問題的使命,例如經濟發展如扶貧問題、弱勢族群就業問題、老人教育學習、社區參與、家庭價值等至少五大領域。而且也具有 1. 發展自主營運模式、2. 合理追求經濟效益、3. 永續發揮社會效益、4. 同步創造社會價值四大特質的推動方向,並以提升促進其「社會影響力」為優先經營目標,所以筆者認為應可含括視為「社會企業」之一種組織類型。

筆者即以「內政部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政策成效為例,採文獻整理分析法、法令案例解析、深入訪談及座談之研究方式來論述「社會企業財務健全化」的重要且迫切性:

1. 從民國 80 年省政府社會處發函明示「老人福利會」所具的家庭及社會價值,以及 102 年 7 月 19 日內政部頒布「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處理原則」之政策,將「往生互助事項」賦予社會使命,輔導轉型為具有類似「社會企業」經營型態,至近年來因不肖人士遊走法律邊緣,變相吸金造成社會觀感不佳,導致媒體輿論嚴厲批判是社會亂象,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致遭汙名化,已與「社會企業」經營宗旨漸行漸遠等文獻,予以系統整理、論述以昭炯戒。

2. 分類整理行政院、立法院、監察院、司法院等相關處理過程之文獻,俾使「往生互助事項」之政策倡議過程,能有較整體性的認知。藉此,也闡明「社會企業」的特性、特質,以使「往生互助事項」經營者與消費者更明確認知正確經營之道。

3. 對於與「往生互助事項」尤其是與財務運作息息相關的法令,針對具體財務稅賦見解與案例,諸如人民團體法、社會團體財務處理辦法、「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處理原則」、稅捐稽徵法、所得稅法、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等,亦作說明整理。藉此,也將與「社會企業」財務運作相關聯的法令作敘明,俾利「社會企業財務健全化」之論述依法有據、師出有名,進而建構完善的「社會企業」財務運作模式。

4. 蒐集公權力機關查核「往生互助事項」之總結報告,其中針對攸關制度、財務、會員進出狀況等資訊之詳實記錄,以及缺失紀錄及建議事項,特別予以歸納整理,除做「精益求精 好上更好」改進之參考,並供「社會企業」日後納入評鑑作業的重要參酌資料。

5. 筆者亦將近期參與在立法院舉辦之座談會,邀集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籌備處)、金管會保險局、金管會檢查局、財政部賦稅署、中區國稅局、會計師、各界學者專家等,集聚一堂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往生互助事項」定位、定性與如何監督管理,以及公共責信與財務健全運作問題,以強化「往生互助事項」永續經營之生命力,做整理論述。藉此,亦可強健「社會企業」財務健全運作的體質,以永續發揮社會效益,有效創造社會價值。

在「社會企業」已被「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列為重點發展項目,我國行政院在 2014 年、2018 年分別發布「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以及「社會創新行動方案」兩行動方案,「社會企業」已是國際潮流,並是一種全球化的新公民、新思維運動。筆者遂藉由以「內政部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政策成效為例之研究論述,期能建構「社會企業財務健全化」運作體系,以強化「社會企業」的生命力、競爭力、永續力。

關鍵字:無

評論

    ​論文發表作者介紹

    依隨機排序,不代表發表順序或場次。

    歷屆名單

    十月 2020
    七月 2020
    九月 2019
    七月 2019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返回頁面

    全部

    RSS 訂閱

    powered by Surfing Waves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2023第十四屆研討會
    • 徵稿辦法
  • 歷年成果
    • 2022第十三屆研討會
    • 2021第十二屆研討會
    • 2021 第十二屆研討會花絮
    • 2020 第十一屆研​討會
    • 2019 第十屆研​討會
    • 2018 第九屆研​討會
    • 歷年論文發表簡介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