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首頁
  • 2023第十四屆研討會
    • 徵稿辦法
  • 歷年成果
    • 2022第十三屆研討會
    • 2021第十二屆研討會
    • 2021 第十二屆研討會花絮
    • 2020 第十一屆研​討會
    • 2019 第十屆研​討會
    • 2018 第九屆研​討會
    • 歷年論文發表簡介
  • 媒體報導

論文發表簡介

2020 第十一屆 論文發表簡介│胡哲生

7/31/2020

評論

 
圖片
胡哲生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理事長

​沈秀娟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秘書長

蔡適陽
精營管理顧問(股)公司 董事長

社會創業育成的整合系統或分散碰撞

摘要
台灣社會逐漸重視甚至在追逐社會企業的風潮,有些政府部門、創業投資公司、大學,將社會創業與社會企業視為新穎、有潛力、有利益的新機會,此時,更需要有明確社會企業地圖(Map of social enterprise Taiwan)的觀念架構,幫助社會有心人士與機構認清“適合社會企業成長的基礎建設與社會環境”,在這個生態系統觀念中,既有的社會功能或業務的機構,可以確認自己的位置及投入力量的效益與施力點。

審視目前社會中既有,正在從事社會創業有關的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企業與大學等所主辦的競賽或交流活動,多達至少十二項活動,然而每項活動所關注的社會創業活動性質,分別著重:社會(區)體驗、社會志工服務、鄉村(社區)問題解決構想、社會創業計畫、新創事業起始募資與經營輔導等不同的階段,形成幾個特殊現象:
(1) 在每個階段都有很多團隊參與,但未必會持續的演進與發展,所以廣義的社會創業競賽活動只是個別的舞台與煙火,打造了當階段的明星,卻未必能成為最終的創業隊伍。
(2) 許多創業計畫比較成熟或吸引力較強的隊伍,分別出現在不同競賽,獲取不同金額的創業資金。
(3) 個別競賽活動的主辦機構,在認知上會以為獲獎團隊是自己所啟發或培育而成,出現相互牴觸甚至競爭的現象。當然這種分散或各行其是的創業輔導,也有正面的效果,例如能在不同競賽中去陳述自己的構想與實踐計畫,不僅可以累積創業陳訴的能力,也可以累積不同來源的獎金,強化團隊創業啟動金。

前述分散式的社會創業既有體制,雖不能斷言它目前的創業育成功效,但是它是沒有廣域視角、欠缺核心理念的非系統體制,是不爭的事實。如何以社會創業團隊為核心,將既有的社會創業活動,按照社會創業團隊必須的各個發展階段,設計適宜個別團隊當時任務所需,又能銜接下一階段的輔導,建立一個系統化、連續性銜接的創業育成機制,也是應該嘗試的社會創業「整合系統」。

本研究依據社會創業觀念,創業資源來源與獲取,社會創業演進階段等理論,先建構一個完整架構的創業階段與資源需求內容,再加入現有社會閒置資源,與大學積極突破現有大學教育框架限制的企圖,嘗試建立在台灣可行的「社會創業育成系統」。

關鍵字:社會創業、創業育成、社會企業、創業資源、創業競賽

評論

    ​論文發表作者介紹

    依隨機排序,不代表發表順序或場次。

    歷屆名單

    十月 2020
    七月 2020
    九月 2019
    七月 2019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返回頁面

    全部

    RSS 訂閱

    powered by Surfing Waves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2023第十四屆研討會
    • 徵稿辦法
  • 歷年成果
    • 2022第十三屆研討會
    • 2021第十二屆研討會
    • 2021 第十二屆研討會花絮
    • 2020 第十一屆研​討會
    • 2019 第十屆研​討會
    • 2018 第九屆研​討會
    • 歷年論文發表簡介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