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首頁
  • 2023第十四屆研討會
    • 徵稿辦法
  • 歷年成果
    • 2022第十三屆研討會
    • 2021第十二屆研討會
    • 2021 第十二屆研討會花絮
    • 2020 第十一屆研​討會
    • 2019 第十屆研​討會
    • 2018 第九屆研​討會
    • 歷年論文發表簡介
  • 媒體報導

論文發表簡介

2020 第十一屆 論文發表簡介│趙之鈺

7/31/2020

評論

 
圖片
趙之鈺
烏干達-愛.女孩國際計畫 執行長

烏干達貧窮援助與農村經濟扶助的轉型-實踐中理論建構

摘要​
研究問題:
非州大地上不同國家的土地上,充滿了自然原野的物產與族群文化的社會結構,但是因為欠缺現代科技知識的基礎建設與廉明成熟的公共行政管理,進百多年來,一直是經濟開發國家、大型資本企業、地方強勢族群或掌權者主控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型態,絕大多數偏遠地區的農民,即使擁有豐饒的物產而不至於餓死,但是也因為沒有相互交易的市場機制,所以他們是處於沒有鈔票的絕對貧窮階層。

在這樣的農村環境中,孩童因為寄生蟲、疾病、營養而有高達25%的死亡率,婦女也生活在簡陋家居空間,烹飪的炊煙、衛生、沒效率的耕種、缺衣鞋與謀生技能,更加重了婦女的壓力與對家庭無力感。

研究主題:
本組織原本從事對貧窮農民家庭,海外募集二手衣鞋的整裡、運輸、與分送的慈善活動,但考慮欠缺工作自立機會才是農民貧窮的根本,乃思考在救助慈善之餘,是否可以提供在地需求的技術訓練,並建立相互交易的市場系統,幫助農民建構農村內部相互服務市場,繼而再以農村技術或物資開拓外部市場。

本組織已經因應不同農村的社區狀況,分別展開了眾多這樣的嘗試投入,然而慈善與經濟行為並存,一直是本組織面對的核心價值爭論,也是我們在推動中的行動任務與資源分配、綜效(synergy)的挑戰。

本研究試著以本組織為標的,探討國際慈善組織轉型為在地創業培育的經濟組織所面對的宗旨任務調整、組織事業策略、技術引進、資源的分配與綜效,希望一方面為慈善組織面對在地經濟與永續發展需求時,提供理論參考,也為正在嘗試轉型的組織,提供行動建議。

既有任務行動:
  • 農村援助項目
  1. 挖井 (五口井) 3000人
  2. 縫紉&布衛生棉  300人次
  3. 教室興建設施  300人次
  4. 生態廁所教學&建置1
  5. 生態爐教學與建置30人
  • 農業技能與銷售項目
  1. 堆肥與土壤(常態) :建立知識提供植物足夠的養分(常態計畫)
  2. 高麗菜(契作) : 提供當地足夠的蔬菜(第二期)Phase iii
  3. 薑(教學&契作):提供自給自足的經濟作物(第一期)Phase i
  4. 養兔(教學與契作):以當地資源提供足夠的肉類蛋白質(第二年Phase ii)
  5. 養雞&黑水芒養殖:以當地資源提供足夠的肉類蛋白質(第一期)Phase i
  6. 養菇: 以當地資源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以及建立對外的交易市場Phase i
  7. 蜂蜜養殖:建立對外的交易市場產品Phase ii
  8. 市場機制:外部與當地市場連結與建立管理機制Phase i

研究方法:
  • 研究對象:本組織在烏干達境內所有正從事的慈善救助活動與社會創業技能培訓,以及在Mukono農村基地的技術培訓與農民創業輔導
  •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 個案研究
  • 研究資料收集:經驗資料/ 完全觀察

預期研究成果:
  • 國際慈善組織轉型社會創業培育組織理論
  • 農民技術培訓與創業培育的行動理論

關鍵字:國際慈善組織、社會創業、農村經濟、社會企業、貧窮扶助

評論

    ​論文發表作者介紹

    依隨機排序,不代表發表順序或場次。

    歷屆名單

    十月 2020
    七月 2020
    九月 2019
    七月 2019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返回頁面

    全部

    RSS 訂閱

    powered by Surfing Waves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2023第十四屆研討會
    • 徵稿辦法
  • 歷年成果
    • 2022第十三屆研討會
    • 2021第十二屆研討會
    • 2021 第十二屆研討會花絮
    • 2020 第十一屆研​討會
    • 2019 第十屆研​討會
    • 2018 第九屆研​討會
    • 歷年論文發表簡介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