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10月周末,有一場來自各領域的夥伴,透過他們所作的社會企業相關研究,在輔仁大學相互交流著。這是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主辦的第十一屆『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照片說明:胡哲生理事長、2020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大合照、楊君綺主任 在開幕式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胡哲生理事長分享:「社會企業處於成長的階段,有許多實務上正在實際運行的社企。社會企業是社會未來的趨勢,現今在實務當中會融入經營者的理念及設計,若我們無法走進去就無法得知他們的理念和方法,我們期待這樣的一個研究發表聚會是持續的。」 輔仁大學企管系楊君綺主任:「我常跟大家說我們做事情做一次是興趣,連續做了三次,我們會說你對這東西是真的有興趣,做了5次,我們會說你很堅持,如果你可以做了10次,那就是教育的好,你就真正在做一個教育的工作,社會企業研討會2020年已經跨過第十屆來到第十一屆了,我們可以很大聲的說我們在做教育,我們沒有達到10我們就停下來了,我們今年做到第11次,我們走在教育的路上。」 照片說明:2020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閉幕式大合照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十年來的教師、博碩論文的發表,已成功展現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的研究能量成長現象,2009年至2019年累積發表數量已達596篇。為鼓勵更多人投入研究,2019年起新增優秀論文獎、碩士論文獎及博士論文獎。期盼藉由多元的學術視野,檢視社會企業不斷衍生與擴展的種種挑戰與議題,持續探討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最終為社會整體發展與經濟提供新的動能,達到社會公義目標。 照片說明:活動現場 本屆研討會,經書審後共有期刊論文型式8篇、碩士論文7篇及博士論文2篇於10月31日進行發表。研究發表包含社會企業的政策面、國內外實踐個案、創業、投資、財務、區塊鏈、長照、育成、員工等多元面向。會場上有藉由他人以相關領域之角度詮釋案例及發現相關之議題、有從案例中透過信仰感染並傳承下去之精神理念、也有在實務操作的過程中直接宣告失敗案例,還有從過程當中秉持社會企業之精神及理念、學習思考及嘗試想辦法改善及解決。 兩場次在三位主持人:陳定銘/教授(法鼓文理學院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高明瑞/特聘教授(文藻外語大學國企系)、楊銘賢/教授(輔仁大學商學所)及三位評審:鄭勝分/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方珍玲/教授(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陳秋政/教授(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共同參與下都有很精采的對話與交流。 照片說明:活動現場 《優秀論文獎》 ◆ 張靖姿/社會投資對社會企業制度形成之影響∶行為政策學觀點 從「心理效用」角度發現,社會投資有助於社會企業營造追尋生命意義與幸福感的社會氛圍;其次「心理帳戶」角度發現社會投資有助於社會企業連動內在價值與偏好;第三,「共有信念」角度發現 社會投資可以營造多數人相信社會企業所主張之品質重於利潤的消費市場。 ◆ 詹昭全/「社會企業」法制化之研究一建構「社會企業」法體系提升社會企業影響力與公信力 藉由探討「法制化」的必要性,以符合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需求以及權益保障。進而建構台灣「社會企業」法體系架構,讓「社會企業」的創新經營獲得正面導引,與國際發展順利接軌,並能提升「社會影響力」與「社會公信力」,以善盡社會責任。 ◆ 黃朝欽/以價值共創觀點探討農社企地方創生發展策略∶屏東內埔東片村為例 帶出台灣農村高齡化與少子化影響,希望能藉此提振農村的再生與發展以個案為主要研究法,資料收集以訪談、觀察與次級資料為主,並以歸納法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碩士論文獎》 ◆ 江存賢/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環境監控之探索性研究∶使用者聚合環境監控概念性架構 藉由參與式環境感測LASS挖礦分享自己區塊的空污狀況給予檢測,又可以賺貨幣,在激進市場中數據即勞務。 ◆ 羅婷萱/從策略觀點探討育成中心服務項囯價值對創業績效之影響一以社企流iab育成計畫為例 藉由主題式課程成為員工培訓的管道取消種子獎金,投入非資金服務,能藉由交流媒合,社企易陷入同溫層,忘記商業利益也很重要。 《博士論文獎》 ◆ 黃淑芬/探討員工心理擁有感在社會型企業發展歷程中的角色 探討心理擁有感,並使用敘說探究法,對焦時期期盼引進專業人士,與一般企業一個對焦及市場接受產品,而社企兩個對焦即是組織使命、個人目的和組織目的之關係。 我們從在別人的需求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希望在服務人群中,秉持社會企業理念並看見其擁有的價值,期待更多社會企業學術同好共享這場「社企知識力」。 2020/11/05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0 評論
|